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扬州站长网 (https://www.051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传媒 > 正文

海信周厚健: 欧洲杯最大“黑马”掌门人

发布时间:2016-06-29 20:36:12 所属栏目:传媒 来源:飞象网
导读:2016年欧洲杯正如火如荼,欧洲各大球队捉对厮杀的同时,一家中国企业也借着这一饕餮盛宴,完成了一件“刷遍全球”的大事件。赛事期间,海信豪掷3.7亿元,成了56年来欧足联首个来

http://05.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60623/20160623115019_05c313868a7a4e3cc7774227ec487e50_6.jpeg

2016年欧洲杯正如火如荼,欧洲各大球队捉对厮杀的同时,一家中国企业也借着这一饕餮盛宴,完成了一件“刷遍全球”的大事件。赛事期间,海信豪掷3.7亿元,成了56年来欧足联首个来自中国的顶级赞助商,与可口可乐、麦当劳等欧足联长期合作伙伴共同出现在赛场内。

其广告“海信电视,中国第一”也被各路国内媒体解读为“本次欧洲杯最大的黑马”。凭借这句“简单粗暴”、甚至违反国内广告法的宣传语,海信瞬间成了引发热烈讨论的“网红”。有网友调侃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国足没办到的,海信实现了!”

http://05.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60623/20160623115019_05c313868a7a4e3cc7774227ec487e50_2.jpeg

华商韬略为海信算了一笔帐:51场欧洲杯赛事,平均单场覆盖1.4亿人群,累计覆盖观众高达70亿人次;每场比赛8分钟的广告时间,整个赛事期间,海信的品牌将持续“刷屏“全世界。

这 一大规模宣传在国内却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是“中国制造的荣誉”,反对者则认为这只是“一次出口转内销”的宣传。针对这类争议,海信称,“中国第一”的广告语不只是给中国观众看的,欧洲杯赛场上同样也有英文版的广告语“Hisense,CHINA'S NO.1 TV BRAND”,播出次数是中文版的7倍。

实际上,海信对海外市场并不陌生,这家中国企业不仅早就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还是业内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从昔日的地方电视机厂,到宣布2014年销售额逾千亿的国际巨头,海信腾飞的背后,始终屹立着集团舵手周厚健。

大学毕业时,老师曾给周厚健一个忠告,两件事不要做:第一,不要做官;第二,不要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

老师认为周厚健脾气大、性子急,处理人际关系难免磕磕绊绊,走这条路成功的几率很小。谁想后来,周厚健把这两件事都做成了,还做到了极致。

http://05.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60623/20160623115019_05c313868a7a4e3cc7774227ec487e50_3.jpeg

周厚健25岁进入青岛电视机厂(海信集团的前身),用了10年的时间成了该厂的厂长。期间,他从财务、人事、生产、技术领域一直做到管理层,堪称行业多面手。

接手两年后,周厚健带领青岛电视机厂站到了一个抉择的路口——推倒名字重来。彼时,青岛电视机厂已是中国工业500强之一,是国内一方诸侯。周厚健却执意弃用根深蒂固的“青岛电视机”牌子,选择从零开始。

他认为,改名海信是其契机、也是集团的转折点。“青岛电视机厂牌子虽老,但却带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要搞市场经济,现代化大公司就决不能‘穿旧鞋走新路’。要建立国际化的大公司,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

改名只是一个噱头,周厚健真正的目的是借改名契机,引进先进的改革经营机制,通过CI战略,树立企业新形象。

http://05.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60623/20160623115019_05c313868a7a4e3cc7774227ec487e50_4.jpeg

1994年,全新意义上的海信在周厚健手里诞生。随后不到4年时间里,海信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4倍,利税增长了5倍多,职工收入也翻了番。

一步步发展壮大后,周厚健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2005年收购科龙即是为海信国际化铺路。周厚健认为,“海信的未来市场,大头在海外。”

当年收购科龙,并非一帆风顺,外界不时有质疑海信蛇吞象的声音。周厚健说:“收购科龙只是海信的一顿饭,要不了海信的命。”

喧嚣声中,日后科龙的一份漂亮答卷证明了周厚健的远见卓识。2013年,海信科龙上半年即营收130亿元,同比增长30.3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07亿元,同比增长86.07%。如今,海信集团已是国内唯一持有海信(Hisense)、科龙(Kelon)和容声(Ronshen)三个中国著名商标的企业集团。

1996年,当时的行业巨头长虹宣布所有产品降价18%,行业史上最惨烈的价格大战就此打响。跟进的熊猫、牡丹、黄河等名噪一时的品牌或跌下神坛或销声匿迹。战役过后,海信却安然存活且无伤根本。

周厚健事后解读称,根本原因在于海信高举高打“高科技、高质量”战略,凭借“技术立企、自主创新”,“侥幸”躲过了这场浩劫。

硝烟过后,周厚健反思:一台液晶电视,70%的利润被外企拿走了,国内同行只能在10%的机壳空间里拼死拼活。周厚健不愿再看到国内的彩电芯片被外企牵着鼻子的局面,决定打破外企的技术壁垒,投入更多的资金于技术研发。

http://05.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60623/20160623115019_05c313868a7a4e3cc7774227ec487e50_5.jpeg

前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回忆,“那时在很多外人看来,这不是烧钱吗?投入成千上万的资金进去,如果没有产出怎么办?”

周厚健有着典型山东人直爽的豪气,也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认准了就要干到底。他召集海信研发中心的核心员工开会,拍桌子说:“没有技术主张的厂家,将沦为上游‘搬运工’”,以此表明技术革新的决心。

随 后4年多的时间里,海信在芯片研发项目上“烧”了3000多万,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2005年6月,海信自主研发的数字电视“信芯”诞生,这是国产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音视频领域产业化的彩电芯片。它的出现意味着“7000多万中国彩电芯片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宣告结束”。

“信芯的意义不在于卖了多少,而在于对行业产生的拉动作用。”周厚健说。信芯的直接影响就是半年时间内,同类进口芯片价格大幅度跳水。高端芯片由15美金降到了8美金,中低端芯片从13美金降到6.5美金。

此事惊动了政府高层,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此专门评论说:“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企业才有竞争力。”

电视机属于“黑电”,相较“白电”,黑电有着更大的技术壁垒。芯片、面板、感光元件,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项,不同等阶间均有质的差别。因为技术要求高、更新换代快,黑电的产业链长且泾渭分明。

(编辑:应用网_扬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