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扬州站长网 (https://www.051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传媒 > 正文

后票补时代猫眼如何致胜暑期档

发布时间:2016-07-18 17:31:25 所属栏目:传媒 来源:站长之家用户
导读:暑期档是一年中最重的一个档期,然而今年暑期档竞争的激烈程度近年罕见,比如万达华谊在《摇滚藏獒》发行的对抗,以及该片票房的腰斩、以及票房注水疑云等等。

  暑期档是一年中最重的一个档期,然而今年暑期档竞争的激烈程度近年罕见,比如万达华谊在《摇滚藏獒》发行的对抗,以及该片票房的腰斩、以及票房注水疑云等等。

  在票补狂潮停止之后,很多人顿感颇不适应,“去年暑期档156亿,今年可能100亿都费劲,同比下降基本成定局了。是不是因为电商不补贴了,票补的消失直接导致了暑期档票房的降温?”这几乎成为电影圈、媒体圈到互联网圈普遍的疑问。

  然而,真的是这么个因果关系吗?

  电影从来不是靠票补续命

  其实,对于电影行业来说,第一是创意,第二是效率。从电影行业本身规律来看,电影是高度依赖内容的行业。

  另外,票补从来也不是电影行业的续命工具。对此,猫眼电影很早就预判国电影行业补贴即将消息的结果,也许结束时间还比市场想象中的早,其实从去年开始猫眼大面积的票补已经停止了。

  “实际上现在的票补只是商家促销方式的一种,在用户习惯培养起来后,票补已经不适宜作为主要营销手段大规模使用;其次票补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是非常有限的,从我们市场份额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去年下半年疯狂票补之下,一批价格敏感型用户去了其它平台,我们的份额因此有所下降,但是今年业内票补停止了之后,用户还是回流到我们平台上,我们的份额回升到将近40%。今年一二季度和暑期档我们没有票补,我们的市场份额还是第一”猫眼电影CEO郑志昊说。

  他认为,过去在票补刺激之下,一些价格敏感型用户为了追求低票价可能会离开,但是喜欢看电影、能够理性看待票价的忠诚用户还是会留下来,真正使用我们的服务。我们能做的和应该做的是继续扎扎实实的做好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为这些真正喜欢看电影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猫眼认为,电影O2O发展到今天,大规模票补的非理性竞争时代已经过去,行业开始告别低价票补跑马圈地的粗放式竞争阶段,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上半场已经结束;行业下半场发展的重点已经进入到一个向电影本体业务靠拢,依靠差异化战略、精细化运营比拼产品和服务实力的竞争阶段。

  后票补时代,拼的是上游业务核心能力

  如果不靠票补竞争,下一阶段电商竞争拼的是什么?记者看来,依然会回到电影行业的本质:内容领域的竞争。

  猫眼电影CEO郑志昊说:“电影宣发是我们向产业链纵向业务拓展的关键一环,是我们逐步向电影本体业务靠拢掌握电影产业规律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将其作为今年一个重要的发力点。”

  今年电影宣发,猫眼电影主要是加大主导发行的项目比重,而过去是以联合出品、联合发行居多,今年以来的《我叫MT》、《保持沉默》、《夏天十九岁的肖像》、以及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全部是猫眼主导发行的影片。

  “通过这些主导发行项目的运作,来进一步锻炼和加强我们对电影项目的敏锐嗅觉、对电影品质和市场表现的判断力、以及电影项目整体运作能力,为我们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郑志昊说。

  进入2016年以来,在线票务领域的市场格局基本定型,以淘票票、微影时代完成巨额融资、猫眼引入光线完成战略重组为标志,各家都在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谋求战略转型,电影O2O竞争逐步进入深水区。

  2014年博纳总裁于东做出判断“未来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曾一度引起人们对互联网入侵电影业的恐慌与焦虑。但进入2016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电影融合不断深入,人们对互联网和电影产业之间的关系理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6月24日在微博上也公开发表了对未来电影业的十大预测,其中有一条就是电影业“不会是BAT一统天下”,他认为市场集中趋势会加剧,未来市场竞争的主体将会是由专业公司和大公司整合成的十家大型电影资源集团,这些大型电影资源集团既可能来自传统公司又可能来自互联网公司,但不会是BAT一统天下。

  以猫眼电影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正在成为向电影行业上游进取的一股新兴力量,在未来中国电影行业十大电影资源集团中,猫眼必定会占有一席之地。


(编辑:应用网_扬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