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扬州站长网 (https://www.051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这一波知识付费即将迎来拐点?

发布时间:2017-05-02 04:34:07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三节课
导读:副标题#e# 本文作者黄有璨, 9 年互联网运营狗,三节课联合创始人,《运营之光》作者,自诩是个还算诚恳的互联网信徒。 自今日开始,我们将至少连续 3 天分享一些我们关于“知识付费”的观点、建议和对应的案例分析。 任何一个产品,无论其领域、形态,唯有

在当下这个越来越变化莫测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中,人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去向何方,于是他们充满了巨大了“知识焦虑”和“知识恐慌”,这时候,每当有人包装出来一个“你必须要关注的未来”又或是某些“成功之道”时,他们就忙不迭的要去一窥究竟。

这情形,像极了无数家长们玩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各种奥数班写作班智力开发班兴趣爱好班,而原因仅仅只是“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假如我不上,输在起跑线上怎么办?”

然而,另一个大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是,假如这群焦虑和恐慌的用户们,使用过“知识付费”产品后感受到的价值并不明确呢?他们还会愿意继续付费吗?

第二,对于用户们而言,对于“知识付费”产品的容忍度,注定会是比其他实体产品更低的。

原因在于:对于各种“知识付费”产品,用户付出最大的成本,并非金钱,而是时间。

假设用户花费数十元买了某个实体产品,如鼠标、水杯等,过了两天发现不好用,不喜欢,随意丢掉,或者换一个就是了。然而,当一个用户花了整整1- 2 小时听了一场付费讲座,到头来发现这个东西其实完全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全程都没有什么实质价值的话,ta会感到自己的时间被浪费了,甚至是,自己的智商被羞辱了。

第三,对一部分人来说,“知识付费”其实成为了一种相比其他方式,更为直接、简单、粗暴的“变现”可能性。

设想一下,一个知乎粉丝 3000 人的账号,或者一个已经吭哧吭哧写了一年,但粉丝不过区区数千人的微信公号,能有多大广告营销价值?能借此挣到多少钱?

但假如自己只是稍稍花上一两天时间,到处搜罗些资料,“攒”出来一个一小时的讲座,以此就能轻松收获上万元的时候,这一定会成为一个让一部分人心动不已的“机会”。哪怕,这个讲座其实在他们自己看来也并无太大价值。

而当有人看到,连一部分知名度和专业度在自己之下的人都能够轻松借此获取收入的时候,他们也一定按耐不住心中的失落和不忿,决心加入这场“知识付费”的大潮。

这导致了,我们在过去一年里看到的各类“知识付费”产品,开始层出不穷。

以上几点汇集在一起,导致了我们正在看到的图景——

一方面,各种“知识付费”产品,仍然还在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却是用户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以及大量用户无法从过往的“知识付费”产品中感受到价值。

此外,一部分最早出于“尝鲜”心理而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的用户,因为在购买过后得到正向价值和反馈并不强烈,于是,他们也开始慢慢对于知识付费产品敬而远之。或者说,开始趋近于麻木。

这样的背景下,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和“播放率”下降,成为某种必然。

4.

许多人都知道,在科技圈,存在着一个“创新技术发展曲线”,大体如下图所示:

这一波知识付费即将迎来拐点?

这张图背后的逻辑是: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在诞生之初,总是会因为新的“概念”和带来的新的可能性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从而迅速走高,在收益和关注方面获得一波红利。

然而,此后,由于该技术本身的不够成熟,无法真正在短期就为用户创造巨大收益,用户在最初的新鲜感度过后纷纷流失,它又会遭遇到一波低谷。再然后,又经历过一波蛰伏期,当该技术真正成熟且能为用户带来更多价值时,它会开始真正迎来稳定的上行式发展。

回顾起来的话,有无数新技术或者新兴产品,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等,无疑都曾经经历过,或者是正在经历着这张图上所示的几个阶段。

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作为一种新事物而出现的“知识付费”,也会遵循这个发展轨迹。

5.

在任何一项新技术或新事物开始经历泡沫和低谷,到最终再次重回正轨走上稳定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那就是——

它是否开始可以给用户带来某些较为稳定的价值预期。

对于任何一项业务,面向用户来讲,我们永远需要关注两类用户价值:一种是短期价值,另一种则是长期价值。

前者,比如说新鲜的话题、从未听闻过的现象、某个突发性的大新闻,一个玩法令人拍案叫绝的活动或策划,等等。

而后者,则比如“某家饭店一定能吃到好吃的东西”、“某个公号推送的内容每天都很干货”、“某个APP一打开就能勾搭到好多妹纸”、“某个课程上完真的能学到XXX东西”,等等。

拥有前者,你也许可以在短期获取到海量关注或收益。但唯有确保了后者的成立,你的业务才能获得更为长远的生命力。

好比,人工智能和VR、AR这样的东西,现在就仍然还处在“虽然已经诞生了一段时间,但迄今它还无法给人们带来长期的稳定价值预期”的阶段。可能需要等到某一天,类似聊天机器人、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电影等等全面成熟了,它们才会迎来自己的爆发。

6.

依照如上提到的“创新技术发展曲线”来看,在“知识付费”领域内,或许 2016 年开始直到 2017 年初的这段时间,可以被视为是“红利期”。

(编辑:应用网_扬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