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扬州站长网 (https://www.051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行业观察丨云计算时代算力需求提升-DPU赛道初见端倪

发布时间:2022-09-29 16:09:47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
导读:  云计算时代算力需求提升-DPU赛道初见端倪

  1

  DPU是智能网卡的下一代

  网卡是传统计算机设备中负责网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芯片,与CPU、GPU是并列关系,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CPU逐渐力不从心
  云计算时代算力需求提升-DPU赛道初见端倪
 
  1
 
  DPU是智能网卡的下一代
 
  网卡是传统计算机设备中负责网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芯片,与CPU、GPU是并列关系,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CPU逐渐力不从心,将部分与网络数据有关的功能交给了网卡,自此网卡升级成为具有一定处理计算能力的智能网卡。
 
  打个比方:以前的计算机是一个裁缝店,现在的计算机是一个服装厂,以前的裁缝店只有CPU一个裁缝,从接订单到设计款式、成衣制作、库存管理、发货物流,都是CPU这一个人来完成。在计算量不大,订单需求相对简单的年代,CPU还是能搞定的,但是伴随着需求量的增长以及各种各样复杂需求的出现,CPU就忙不过来了。于是他找了一个专门处理订单数据和管理物流的人叫智能网卡,专门负责款式设计画图的人叫GPU,专门负责流水线智能化的人叫TPU等等,CPU则当起了厂长。(但智能网卡此时相当于只是个业务员,其他两位相当于车间主任,职级还有差距)
 
  2
 
  智能网卡为什么要继续升级成为DPU?
 
  1
 
  进一步降本增效
 
  近年来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升级放缓,逐渐逼近物理极限,意味着CPU性能增长的速度放慢了,但是数据量却呈现爆发式增长,CPU力不从心,需要把这宝贵的性能“好钢用在刀刃上”,而数据的预处理和调度,这一功能的重要性逐渐提升,让原本还是“业务员”的智能网卡大有提拔为“车间主任”的趋势。带来的结果就是智能网卡继续包装升级,成为一颗独立的高性能芯片(DPU),为厂长“CPU”排忧解难,为工厂降本增效。
 
  2
 
  保密、防护
 
  DPU的工作是承接CPU的网络数据运维、调度工作,工作地点在云服务器,CPU集中在跑客户应用,客户不希望云服务商知道客户自身在跑什么应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总结来看,DPU负责处理“CPU做不好,GPU做不了”的数据任务。
 
  3
 
  市场空间
 
  将DPU视为第三颗计算机主力“算力芯片”,在业内基本达成共识,未来几年将迎来高速发展,其用量与服务器规模几乎相当,某研究院根据服务器用量进行了测算,预计中国DPU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超1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37.41亿美元,复合增速超过50%。
 
  假设方面:数据中心带宽2-3年迭代一次,且服务器在网周期为5年,若基于双备份的原则下,每台服务器配至少2块DPU,即平均每年每台需要购置一块。目前某产品单价1400美元,全球服务器约1200万台。
 
  作为比较,更早商业化的主力芯片GPU,相关咨询机构预测2021-2024年中国GPU市场复合增速约30%,DPU赛道仍处于早期云计算需求,爆发力应强于GPU。
 
  根据服务器的数量测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市场情况有变化,比如原来不愿意用但产品出货量大了价格下降可以用了,等等情况,如果是FPGA的解决方案,偏离会更大。
 
  传统芯片巨头、互联网大厂和初创公司都在积极布局。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加速产品研发落地、重视应用生态建设的双轮驱动至关重要。细分下游来看,数通市场是刚需,电信市场非主流,汽车具有高潜力。
 
  4
 
  技术路径
 
  从产品实现角度上,已商用的DPU产品形态主要有:FPGA(过渡)和ASIC(终极)。
 
  1)基于FPGA的全套方案为CPU+FPGA+NIC,FPGA是一种半定制芯片,通常在企业还没想好是否值得为某种场景专门定制一款芯片时,或认为定制不划算时采用该方案,从FPGA供应商采购该芯片,自己编写一些程序,再添加几个其他功能的小芯片,攒出一个DPU方案。
 
  2)基于ASIC的为ASIC SoC,则是全定制芯片,目的是打造一款专用DPU芯片
 
  结论:业内DPU将逐渐从FPGA解决方案转向ASIC。
 
  5
 
  竞争格局
 
  处于百家争鸣的早期发展阶段,2020年,可以看做是DPU元年。
 
  主要玩家分为三类企业,即芯片类、(其他)科技巨头类和初创企业:DPU首先吸引的是芯片类企业的进入;此外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第三类则是像公司这种,独立第三方初创企业。
 
  中国市场主要还是由头部企业占据,其中该领域开创者的份额最大。未来几年,随着其他企业的高速发展,这一局面较大概率会发生明显改变。
 
  6
 
  国内厂家优势
 
  1)海外现有产品价格贵。Blue Field目前单个标价为一万多人民币,由于出货量较小需通过代理购买,实际购买价为两万多左右。
 
  2)海外产品依旧不完善。国外大厂虽然已有商业化产品在售,但产品依然不算成熟,比如某厂商是通过收购带来的产品,该团队对于云的理解很差,赋能也比较有限(他们的强项在芯片端,DPU模块里的存储和接口实力非常强),同时,在收购后,配套的技术支持力度变差了。
 
  3)中国市场内需庞大。DPU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的产物,中国有全球领先的下游客户,近水楼台先得月,配套的售后技术支持也是中国企业的强项,在初创赛道,理解客户需求至关重要。
 
  风险提示:文中数据来源公开资料、WIND,由开源资管研究整理。上述观点及策略等仅供与投资者沟通交流,不构成对投资者自身在投资方面的任何建议,不构成本公司对投资收益的任何保证或承诺。本资料接收者据本资料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公司无关。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编辑:应用网_扬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